对中、小室内景补光相应方便,用柔和的轴光或利用天花板、墙面的反射光,都会取得满意的光效。如果内景不单一,而又套间,只要遵循投影单一的原则,分别补光取得平衡更小就可以得到理想布光。另外,中、小型房间往往为了生活方便,会有一些工作灯、装饰灯,如果对这些白炽灯作第二次长时间曝光,不但可以利用他们明亮的光域来平衡影调区域的对比,还会使房间的光效更显生动。再则,也可以把灯藏在沙发、花盆后面,只要光性不硬,就会既有实效又显舒适。
有些情况下,自然光作为内景的唯一光源就基本上都能达到上述要求。比如北京的京伦饭店的前厅,南面的落地窗透光充分而均匀,后景的汉白玉楼梯可得到良好的照明。楼梯两侧的耳厅虽然较暗,但墙景可以反映出内景和柔和的顶灯,这些不但与前厅门口的镀金柱子在色调上相互呼应,又与白色的楼梯在明暗上成对比。因此,不需要再加其他照明。香山饭店的大厅宽敞而明亮,基本上为漫射均匀的日光照明,而无需补光。但它们仅仅为少数照明条件理想的特殊例子。对大多数室内景摄影来讲,是需要补充照明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一家装修精美的酒店里,坐在黑暗角落的桌子旁,希望能有更多的光线,这样就不必非得用机顶闪光灯了。也许这一餐是你以前从未吃过的美味,如果再能拍一张漂亮的照片回来放在网上,就是锦上添花了。
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通常闪光灯会在反射表面形成亮点,比如酒杯、刀叉、陶瓷制品等。弱光下不得不用的高感光度也让照片上出现不少烦人的噪点。
各墙面布光亮度的一般原则是,受窗子光照的前面最亮,天花板不宜暗,地面不宜亮,并使投影部分布失真。在内景布光中,既不可施以过度的照明,又要避免各墙面的等值照明,二者会给人以虚假和单调感。事实上,任何讲究的建筑内景,工程设计人员对整个照明系统都是在使用的条件下做到尽可能的综合光效上。摄影师保持在现场光下室内的本来面貌,是布光和补充照明的出发点和基本点。因此,对内景补充照明往往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为,原内景照明无法满足摄影曝光的需要,因此,更普通提高亮度。布光中主光的方向性必须明显。有窗的内景主光投光的方向如果与窗的投光方向一致,那么其投影显然合理。无窗的活窗被不透光的帐幔遮蔽时,主光的投光方向应与室内景固有灯具的投光方向相同。
其二为,原内景的某些局部需要改善,以达到画面表现的完美。这样在布光前一定要仔细观察研究现场光,搞清各墙面及某些重要局部的亮度值和明暗关系。如果补充照明把亮度普遍提高到所希望的指数上时,那么原存的各种明暗关系并无大的改变,只不过暗的部分提高了,亮的部分更亮了。而其难点在于要均匀地、普遍低提高整个内景的亮度,往往是颇费工夫并需要技巧。如果补充照明指数为改变和调整内景整个局部的亮度,布光则简单很多,起码不需要像前者那样要大动干戈。
室内摄影理想的布光应该产生单一的投影,并且使整个画面得到满意均匀的明度。这就意味着主光的投光方向要与窗户或室内固有灯光的投光方向一致,才能产生合理的投影。另外,还必须用相当宽泛的辅光来提高室内照明度,或对暗部补光,不产生其他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