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影坛正面临着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的挑战。传统手工造像工艺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传统与数字的挑战中发散着光芒。在日新月异、眼花缭乱的技术发展中,对古典技艺的继承,保持摄影术的渊源性,就像我们提倡保持物种和文化多样性一样重要。在工业数字技术时代坚持摄影的原始精神,一方面是对历史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最本源的创造性态度的肯定。目前传统手工造像工艺的发展现状是令人欣慰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下数字技术、打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胶片的数字化复制成为现实,其性能参数甚至都超过了传统负片。古典工艺中费时费力的工作现在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可以根据创作意图在电脑中对负片进行最优化处理。随着数字技术与打印技术的发展,质量上乘的大画幅负片获取越来越容易,这些技术进步为传统手工艺的实践创造了条件。
由于传统手工造像操作上的繁琐和成本的昂贵无疑也给它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制约与限制。目前世界上每年约有数千位摄影师再通过传统手工技术制作他们的作品,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也就几百位。在数字时代重拾摄影的古典技艺,在摄影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上极为有益,它不仅令许多摄影家树立了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也描绘出了摄影进化的新篇章。
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将为当代艺术寻找和开启新的表达途径和艺术灵感;对于当今数码技术发达、复制品泛滥的时代,摄影传统手工艺带来的是让人琢磨不透的、充满惊奇和机遇的、具有创造性的创作过程和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手工造像操作和入门并不太困难,但要制作出细腻完美的照片却不容易,总要经历过N多次失败,才能体会要领和选择对合适的介质和涂布方法。除了对古典工艺技术的掌握,更要注意图像呈现内容的选取,图像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合适于用古典工艺来表现。
每一张手工制作的图像都是独一无二的,下一张永远不会与上一张重样。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涂布药液的介质、涂布的方法力度、曝光时间、显影时间都充满了变化,每一次的结果都会是意想不到的。摄影者在尝试数码之后,都会感叹胶片的味道没了,觉得那东西没劲,不靠谱,就又回来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一个是数码的语言没有定型,没有一个很好的参照,大家都在尝试它的可能性,今天用数码做影像那些艺术家,等于是在给数码语言的形成做一个铺垫。数码还远远没有形成它自己的影像语言,它的可能性确实是很大,但是我觉得真正的语言建立现在还很难谈。
银盐这些东西不同,它有将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比如说早期它是由玻璃板、盐纸工艺、树胶、中和酸盐,甚至早期的蛋白照片,它是一步一步递进材料演变过来的,我们今天看到这种摄影的审美,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材料和媒介基础上的,是它跟那个时代的美学趣味,跟不同历史背景,跟艺术家的美学立场,甚至那个时代的一个美学思潮都有关系。蓝晒法原理:利用紫外光进行曝光,并且需要和照片一样大小的负片进行接触转印。也可以用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物体制作蓝晒照片。蓝晒法中的蓝色是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光照后被氧化的结果。
常规蓝晒法主要用两种原料:柠檬酸铁铵(A组分)和铁氰化钾,等量混合后用画刷涂抹在纸上,这两种药品对健康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除非你是极罕见的过敏体质。铁氰化钾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只有加热超过300F或者和酸混合才有危险。柠檬酸铁铵具有一定的感光性,绿色粉末状,容易发霉,不要将柠檬酸铁铵长久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氰化钾呈橘红色,没有显著的毒性,但它一旦和强酸反应就会生成氰化氢气体,剧毒,所以应尽量避免和酸接触。废弃的铁氰化钾应该用大量水稀释后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分批少量处理,而不能将固态的铁氰化钾直接丢弃。把钾,钠和重铬酸盐混合成溶液我们称之为重铬酸钾/钠,在其中再加入一种胶体,如阿拉伯树胶,明胶,胶水或淀粉。把这种紫外线敏感的液体感光剂涂抹在纸张木头等等,然后再晾干。取一张和最终照片大小一样的负片,把它和感光的纸张或木板对齐后,拿到紫外线光源下(如日光下)曝光。紫外线透过负片后与纸张上的感光剂反应,并把乳剂按照曝光量的多少转化为不溶的物质。感光剂中的重铬酸盐和阿拉伯树胶曝光后会产生棕褐色的图像。这两者的混合溶液有时会用作手工涂抹液体感光剂的预涂抹层。当重铬酸盐/染料/树胶混合物按照紫外线曝光量的多少成比例的固化,初次曝光时,负片最薄的区域(阴影去)通光量最大,所以纸张上这个区域的感光乳剂固化最多,反之,负片最后的区域(高亮区)通光量最小。曝光后的照片在水中“显影”后,经过曝光而固化的树胶/染料混合物保留在纸张上,曝光量较少的区域会被水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