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是一种意识,无论拍照片或评照片都会涉及基于价值观念上的判断,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做出不同的评价。传统的手工造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趋于落寞,从侧面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趋向。所以,我们在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从中寻取传统手工造像中的精华,其中的构思和内涵不能不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价值也必然首先为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所接受。在此学术前提下,通过我们对社会市场的研究取向,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将传统手工造像的方法投放到商业运作中,与现代印刷术相结合,为现阶段的影像文化圈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让纯粹的手工造像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成为可以与社会大众交流的媒体力量。在社会效益上,由于传统的手工造像技术已趋于成熟,在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掌握这门工艺的也都是老一辈的手工艺者。纵使数码电子产物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抢夺市场,作品不但给社会学家提供了有关图像资料,并且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社会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裨益,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媒体传播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艺术效果,提升传播文化的能力。
1880年之前,湿版时代,卡梅隆夫人、纳达尔、希尔和亚当森的那个时代,摄影还是一个比较原始的手工状态的一种方式,非常像版画,手工性很强。那个时候的摄影,由于方式非常原始,照片感光度又低,曝光的时间很长,拍照的那种仪式感非常强,作品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状态,非常的自然、宁静,照片上就是存在着一种灵光,就是本雅明说的灵光,Aura。到了1880年之后,干版时代出现,工业化之后获取影像太随意,反而没有节制。
摄影术诞生初期,技术方面还比较原始,银版、湿版等感光材料在制作上复杂而繁琐,且极不便携,照片的曝光时间,更是长得在今天都难以想象,加之那时的相机大而笨重,摄影的瞬间性还无从谈起……所以,摄影的本体语言在那个时期是不可能成熟的。
艺术作品最看重的是个性化和唯一性。当代摄影已形成了多元化格局,摄影师们都在追寻各自的影像表达方式。然而摄影艺术的多元化和惟一性是相辅相成的,摄影艺术最终要体现的是摄影的生命力。他表现在: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文化背景和独立的表现手法。罗兰-巴特说摄影是非编码的编码,也就是说既是对现实中客观物象的影像复制(非编码),但又是有选择的复制(编码)。由于传统手法造像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是坚守银盐阵地的摄影师选择的一条创新之路。目前,一种新的、融合了现代数码技术和传统工艺品质的摄影风格在欧洲大行其道。从自然风光、社会纪实这类传统手工造像的主要素材,到人物、静物等更广泛的素材。摄影家们通过古典技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使作品也被渲染上了更加浓重的时代氛围和创作内涵。
传统手工造像涉及了摄影最本质的东西,透着朴实的手工艺性和唯一性、保留了摄影艺术原有的文化精髓与特质,让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历久弥新、更让摄影艺术进入另一种“返璞归真、永不退色”的境界。当我们以现代创新意识对古典工艺进行重新诠释的时候,给它以新鲜生命,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可以预见,21世纪的技术和概念一旦与19世纪手工技法、科学和浪漫主义精神联姻,必然有大作为。 摄影古典工艺带来的是让人琢磨不透的、充满惊奇和机遇的、具有创造性的创作过程和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通过实验各种手工造像工艺和技巧,研究出可以符合现代印刷和输出方式的表现形式,回归摄影的原点,探索摄影本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