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光线呢?光线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到拍摄的质量。我们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摄影过程时一定要科学地观察光线并正确地运用光线。
一、拍摄之室内光线的拍摄方法
自然光线主要是阳光,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即直射的阳光、散射的“天光”和环境的反光。阳光下的所有景物的光效都是由这三种形态的光线所构成。我们在运用自然光进行拍摄时,要遵循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选择符合创作意图的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和拍摄角度。
1、黎明与黄昏。从东方发白到日出之前为黎明时刻,从太阳落山到天空星星出现之前为黄昏
时刻。在这两段时间中,在日出和日落方向,靠近地面的天空较亮,正顶天空较暗,地面上景物被微弱的天空散射光所照明,普遍亮度较低。这种光线不易表现景物
的细部层次,而适合于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到15°角的高度之间为早晨光调,当太阳从离地面
15°角的高度降到地平线以下为傍晚光调。在这两段时间中,由于阳光入射角比较低,各种垂直于地面上的物体被照得明亮,并形成长长的投影。如用逆光拍摄,
景物受光面与未受光面反差较大。当空气中水蒸气比较多时,天边形成一层晨雾或暮霭,阳光被大量散射,光线较为柔和,在被摄体上构成富有表现力的、为天空散
射光充分柔化了的明暗变化。
早晨和傍晚时刻景物色彩丰富,冷暖对比鲜明,是拍摄风景的黄金时刻。早晨和傍晚的差异在
于景物的色彩感受不同。傍晚时分,地面在一天的日照之后温度较高,空气中的尘埃和水蒸汽较多,对阳光的反射和折射更加强烈,因此阳光的色温较早晨为低,景
物的色彩较早晨偏暖。而早晨空气比较清新,大气中的悬浮物也大都落于地面,因此阳光的色温比傍晚时要高,从画面看来,景物的色彩也不象傍晚时刻那么
“暖”。
3、上午与下午。当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由15°上升到60°角,或从60°下降到15°
角时。这两段时间中太阳的光线变化不大,色温相对稳定在5400K一5600K之间,天气晴朗时,光照充足,地面景物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均能得到较均匀的照
射,并形成一定的入射角,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结构。
4、中午。当太阳由上午60°角移至下午60°角这段时间为中午。在北半球夏季这段时间内,太阳近乎垂直照射成顶光效果且光照强烈。
二、拍摄之室内自然光拍摄
室内自然光拍摄,是指在白天利用直射或漫散到室内的自然光线拍摄室内的人物和景物。室内自然光是最明亮、是经济的室内摄像照明光源,同时也是真实地再现白天室内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有效手段。
1、室内自然光直接拍摄方法
当室内自然光亮度达到摄像机记录景物的最低照度值时,就可采用直接拍摄的方法。直接拍摄
有很大的优点,一是画面内无人工光照明,完全现场光效,光线真实、自然;二是室内人物不受光线影响,容易抓拍人物真实的表情和动作。但是,直接拍摄也有一
些难以避免的缺点。一般来说,采用现场条件的自然光进行拍摄,除门窗等强光位置外,室内其他部分缺少明亮的光调,画面色调容易偏蓝,并且不够透亮,给人一
种“发闷”的感觉。
2、室内补光拍摄
当室内自然光亮度达不到摄像机记录景物的最低照度值时,或者室内光线亮度极不平衡,光比
差距较大时,可用人工光提高室内亮度或平衡室内光线。由于人工光源色温大多为3200K,而室内自然光色温普遍高于5500K,两种色温的光线交叉照明会
使景物色调偏色。所以在补光拍摄时应注意平衡光线色温。
平衡色温的方法一般是提高人工光色温,将低色温向高色温“靠拢”——就是在人工光灯头前
加挂5500K色温纸,使通过的照明光线色温由3200K变成5500K。通过人工光提高室内亮度或平衡室内光线时,还应注意尽量保持室内自然光效气氛。
补光时参照窗口光线的入射方向和角度,并通过提高灯位,让人物离开墙壁等方法,尽量减少投影、减少多光源现象。
在室内屋顶较低,四周墙壁反光率较高的情况下,用反射补光法是将人工光不直接投射到被摄
体上,而是投射到室内天花板或墙壁上甚至反光伞上,通过光线的反射再投射到被摄体上,形成一种均匀的柔和的照明光线。这种补光法既可以整体提高被摄体的亮
度,又不破坏室内原有的光调气氛,是一种理想而简便的补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