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在会上发表题为《风险与应对: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电影产业》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虽然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但中国观影人次突破14亿,首次超过北美地区,他据此推测,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电影市场将达到北美市场的规模。2002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2016年票房增速甚至高达49%,这种发展是非常态的。由于电影产业过于火爆,大量行业外资本引入,导致电影商业化程度太高。此外,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太快,随着新市场、新观众、新类型、新爆款的出现,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乱象超过想象”,这不仅为市场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也让电影行业变得“急功近利”。
提到中国电影的非常态发展,就不得不提及中国的互联网业。表示,中国电影业与互联网业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中国其他传统文化领域中少有的,报纸、电视等行业几乎全部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而只有电影,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与互联网的市场化程度相匹配,所以两者的合作不仅没有导致“双杀”,反而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在互联网的推动下,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创造了年增长约49%的奇迹。但同时表示,这也带来了资本对于电影行业的高度关注:大量资本进入电影行业,还有很多电影行业、电影企业上市。在此基础上,电影和互联网行业也正逐步形成寡头竞争市场:“互联网三巨头BAT控股的视频平台已经占领了网络视频市场的50%以上;而电影前八大公司也已经占领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电影产业的蛋糕做大,中国电影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对比中美电影产业时,表示,近年来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其海外收益却没有较大发展,这也表明中国电影是明显的“内需式”行业,即只能在中国大陆创造高票房。此外,中国电影的“后影院市场”远远没有开拓,国际市场也基本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电影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专场论坛在京举行。多位学界、业界嘉宾围绕新常态下中国电影产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潜在的风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016年,我国观影人次突破14亿人次,首次超过北美地区,这表明中国人的观影需求在高度增长。2016年,世界电影票房约为380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约为110亿美元,中国票房为66亿美元,虽没有达到某些行业人士“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北美市场”的预测,但认为,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电影市场将达到北美市场的规模。
还告诉记者,中国电影是在与美国电影的竞争中得到发展的。“2016年,中国引进34部分账发行的电影,再加上批片,一共引进约100部进口电影。但是,北美排行前25位的电影,绝大多数都被引入中国。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直接与外国最主流的电影产品竞争,美国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电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所以中国电影还是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目前,中美双方就WTO电影开始了第二轮谈判,但认为,如果增加美国影片的引进数量,中美电影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大片”,而是类型片,“由于美国电影类型非常丰富,因此对我国是更大的威胁”。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仅增长3%左右,这是十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增速首次低于北美地区。究其原因,认为2015年多家互联网企业为了争夺线上用户,拿出十几亿元进行票补,这撬动了超过100亿元的电影票房。这些新用户其实并没有电影消费需求或电影消费能力,但受到低票价的吸引,以及新建影院带来的娱乐方式的吸引,才走进电影院。但当票价回顾正常,对于新娱乐方式的新鲜感过去后,这一部分不具备电影消费需求和能力的人就推出了电影消费,电影消费总量就收到了影响。表示,2016年我国电影票房仍能实现3%左右的增速,是对2015年电影行业非常态增长的“补偿式调整”。
电影市场不规范的风险。由于互联网新技术、新媒介的介入,也由于大量行业外资本和企业的进入,加上电影市场管理环节的薄弱,中国电影市场上仍然有偷漏瞒报、假冒伪劣、虚假消息、舆论控制、版权偷盗、不公平竞争、店大欺客、链条垄断、利益输送等各种不正常的市场现象。这对于中小电影企业和中小成本的电影生产来讲,伤害更加明显。表示,刚刚通过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是否能够有效遏制电影市场的乱象,也将是电影风险管控的重要方面。
最后表示,中国电影要通过调整存量来调整电影结构,培养电影观众,增加电影的丰富性,扩大观众的消费热情。他说:“中国电影如果今年能够继续保持5%到10%的增长,就是巨大的胜利。